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李傳新? 通訊員 姜鵬 楊文
【資料圖】
9月29日是第24個世界心臟日,今年的主題為“相知用心”。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康復科專家今天提醒:心臟康復是心血管疾病二級預防的重要方式,對病人的生理、心理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減輕心血管病病人再發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提高病人的醫療護理效率。
什么是心臟康復?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康復科主任邢祖忠主任醫師介紹,心臟康復是通過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康復評估,在規范的藥物處方治療基礎上,科學運用運動、飲食、心理、戒煙、睡眠等處方,強化生活方式的改善,定期監測各項指標和接受健康指導等方法,為心血管疾病在急性期、恢復期及整個生命過程中提供全面全程管理服務,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使其各方面恢復到最佳狀態,以便能夠回歸社會生活,并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心臟康復為何重要?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顯示,中國現有心血管疾病病人約3.3億人,心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心臟康復是一種基于循證證據,采用患者健康教育、認知行為改變和運動訓練等干預,來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預后的綜合干預措施,已被證實可以有效減少心血管疾病患者再入院率、死亡率、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并改善與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是現代心血管疾病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心臟康復中有哪些常見誤區?
誤區一:把心臟康復運動當劇烈活動
很多醫生會囑咐情況穩定的心臟病病人,不能劇烈活動。但不做劇烈活動,不等于不能活動。可是一些患者及家屬就誤認為,還是不運動更穩妥。
誤區二:心臟康復運動不重要
雖然很多醫生都會建議心臟病患者病情穩定后,適當做一些心臟能承受的運動,比如步行、騎自行車、輕體力家務,但不能給出具體時長、負荷的運動方案,隨訪時也較少問及患者運動情況,于是給患者造成一種印象:運動對心臟病來說不是很重要。其實運動是心臟康復的核心。
心臟康復怎么做運動?
1.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定制方案,隨意運動只會增加猝死的風險。
2.運動應循序漸進,從簡單的運動開始,運動過程中反復測量血壓、心率,評估運動耐受情況。
3.堅持運動并保持相關記錄。
4.如有不適立即停止運動
心臟康復與體外反搏
心臟康復的核心是運動,體外反搏是心臟康復被動運動方式,從而鍛煉患者運動耐量。它是一種通過體外無創性按壓下半身的方法,減輕和消除心絞痛癥狀,改善機體重要臟器的缺氧缺血狀態,同時也是一種用于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醫療設備,對于不能運動的患者,提供運動處方新方案。
哪些人適合心臟康復?
心臟康復有一定的適應性,并非人人皆可。只要肢體無障礙、不是疾病的急性發作期,都可采用不同程度的有氧運動,這對心臟功能的恢復、對整個體能的提高十分有益。特別是對于進入老齡化的社會來說,心臟康復作為一種既健康又低成本的治療方式,可以充分發揮人們的內在潛能,是值得推薦和運用于廣大民眾的。所有心臟病患者都是心臟康復適應證人群,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接受過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心臟瓣膜手術、心臟起搏器手術、心臟移植手術的患者和慢性穩定型心絞痛、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及其代謝綜合征、周圍血管病等患者,不同階段患者采取不同的監護及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