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五彩繩是端午節的古老習俗之一,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為弘揚民族精神,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哈爾濱市特殊教育學校視障部美工社團開展了編五色繩的端午節活動,讓視障學生們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文化氣息,領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別具一格的魅力。
你見過視障學生編制五彩繩嗎?你見過他們在兩根繩上固定五彩線編制五彩繩嗎?為了這個小小的創意,師生們討論、實踐、再討論實踐……最后,大家集思廣益創造了在兩根彩繩上固定五彩線的編法:取2根長繩,長繩兩頭固定緊,再分別把每一份的五彩線拉緊固定在兩根長繩上,便于編制操作。短短8厘米的五彩繩耗盡了師生的洪荒之力,哈特教學校的柴老師先一個一個教低視力學生編制五彩繩,再手把手教每一個全盲學生。學生們反復練習30分鐘,掌握編法后,老師再教下一個學生。
視障學生在編制過程中,會出現層次不窮的問題:低視力學生幾乎貼在五彩線上編,編一會兒抬頭,眼前都是模糊的顏色,孩子們便定時眺望遠方或觀看綠植,緩解眼睛疲勞;全盲學生遇到的問題更大,如線細,在左右線走位時,分不清應該走哪,拉哪個線;休息后,分不清該先編哪根線了,編錯后,就要拆到錯誤處重編。而說到拆,說起容易做起來難,盲文紙、人民幣上的盲文點呈現在平面紙上,容易觸摸,而編過的五彩繩是凹凸不平的,根本摸不出拆哪的線,這時就需要老師來“救場”了。
課堂上,老師教得仔細,學生們學得認真,雖然有視障的阻礙,卻絲毫沒有影響孩子們學習的熱情。他們或者二人一組,互幫互助;或者獨自完成,邊學邊編……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經過師生們的共同努力,藍的、紅的、白的、黑的、黃的……漂亮的五彩繩做好啦,孩子們把五彩繩戴在手腕上,臉上的笑容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鬢?!痹诖舜味宋绻澔顒又?,視障學生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尊重生命精彩成長”的理念,在觀察和操作中愉快地體驗著端午節的風俗和意義,增進了他們對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孩子們走進端午、感知端午、品味端午,在優秀民族文化的滋養中,體會著傳統節日的快樂與童趣,愿每一個系上五彩繩的特教娃平安健康,幸福成長。
哈爾濱日報記者 梁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