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王翠梁吉娜記者陳奮翔)近年來,咸陽市生態環境局長武分局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強農村生態環保宣傳、打通環境管理“最后一公里”,致力補齊農村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改善農村環境質量,助推鄉村生態振興。
深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按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狀況評估技術規范》規定,開展黑河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工作,爭取150萬元生態環境專項資金實施長武縣黑河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項目。每月對黑河飲用水源地開展一次檢查,委托檢測機構每季度對黑河飲用水進行一次62項監督性監測,每兩年進行一次109項全指標分析。全面開展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編制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方案,確保農村飲水安全。
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積極探索農村排污設施建設,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按照“一村一情、精準治理”原則,結合區域地勢、人口分布、治理任務,充分考慮項目資金、群眾生活習慣等因素,學習和借鑒先進經驗做法,依托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13個,并配套建設污水收集管網,全面完成市上下達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促使農村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管控。
加強農村生態環保宣傳。組織長武生態環保志愿服務隊開展春季志愿植樹增綠、環保宣傳進農村、“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環保騎行活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生物多樣性宣傳“進校園”、生態環保法律法規進企業、“低碳日”宣傳、生態文明建設集中宣講等系列活動,切實增強群眾生態環保意識,引導群眾樹立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呼吁社會各界和公眾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鄉村振興工作。
打通環境管理“最后一公里”。建立長武縣環境監管網格基本框架,設置轄區8個鎮(街道)級網格,133個村(社區)級網格,建成長武縣環境網格化監管信息平臺,夯實“縣、鎮、村”三級網格監管責任,落實32名專職環境網格員,及時全面發現環境問題、提升環境監管效能、形成監管閉環,建立起由縣、鎮、村全面參與的生態環境網格化工作機制,推動轄區環境質量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