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滿赤峰 李海峰 記者黃艷)2022年咸陽市涇陽縣生產總值完成124.29億元、增長2.9%,規模工業總產值完成46.74億元、增長9.1%,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3.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8.83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8元、增長6.4%,地方財政收入2.76億元、增長9%,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堅持開放發展、招大引強,項目建設點燃新引擎。縣級領導敲門招商40余次、接待客商300余次,珠三角和長三角招商分局常態化開展駐點招商;與江蘇一半以上的地市開展招商、教育、公衛、應急等領域交流,蘇陜協作走深走實。新簽約金鴿休閑食品加工生產基地等項目69個,簽約資金213.96億元,全縣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5.26億元,增長44%。新開工項目24個,總投資76.38億元,增長125%。新入庫項目132個,總投資102.7億元,增長199.4%。民生、城建、鄉村建設、交通、文旅五個領域“十大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6.91億元,23個市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1.57億元,投資1.8億元的涇惠學校僅用5個月建成投用,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
堅持創新驅動、園區承載,工業轉型蓄積新動能。秦創原(涇陽)創新促進中心掛牌成立,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44戶,中昊建材等3戶企業晉升為高新技術企業,雅泰乳業星創天地獲評全省優秀等次,秦創原驅動高質量發展經驗在全省宣傳。臨空智造園和科創園基礎設施完成投資8.86億元,建成濱河路、涇惠路2.2期等園區道路8.2公里。仁康醫藥、臨空產業港、朗斯光電等項目基本建成,神電電器電阻片全自動生產線順利投產,嘉瀚機電風電和減速器產品實現批量生產,秦川乳業等企業擴產提效,格林德新版獸藥制劑等7個工業技改項目完成投資1.55億元,秦之泉飲品公司等4戶企業成功納規。
堅持興農強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新突破。安排財政資金1.32億元實施鄉村振興項目325個。糧食再獲豐收,建成高標準農田7.9萬畝,成功創建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茯茶公用品牌價值突破10億元,涇陽縣獲評中國奶山羊養殖基地25強縣。設施蔬菜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納入全省首批創建序列,涇陽縣入選首批全省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咸恒農業等10戶企業被認定為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牛乳、西紅柿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朵恩、奮斗柿等7個品牌納入全省農業品牌目錄。
堅持上下聯動、創優創牌,全域旅游彰顯新活力。在涇陽取景拍攝的電影《絲路傳奇之十面埋伏》正式公映,“游在涇陽”“食在涇陽”等系列宣傳視頻全網發布;上海東方衛視《美好在出發》涇陽專場拍攝完成,網絡直播點擊量達1.1億次。鄭國渠自然美景亮相央視,鄭國渠旅游風景區5A創建全面推進。陜西水利博物館被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美盛農業獲評首批全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安吳青訓班展陳全新提升,入選省級青少年教育基地。雅泰乳業羊奶小鎮獲評國家3A級景區,填補涇陽縣工業旅游景區空白。縣級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務中心、智慧旅游大數據中心建成投用,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工作通過市級驗收。全縣累計接待游客25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6億元。
堅持共建共享、集中攻堅,城鄉建設呈現新面貌。涇陽大劇院等城市公共服務工程基本建成,2個“口袋公園”對外開放,3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西城保障房分配入住。新建文教大道等道路3.6公里,修繕崇文大街北段等道路3.3萬平方米,鋪設南環路等道路雨污分流管網4.82公里,打通涇河大道西段、先鋒大街南延段、高涇大道連接線等“斷頭路”,群眾進出城更加快捷。
堅持系統治理、立體改善,生態文明達到新高度。縣城實現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全覆蓋,冀東水泥公司獲評全省“十三五”節能減排工作先進企業,聲威建材公司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投資2.86億元的日新60兆瓦“光伏+農業”項目并網發電。投資1.15億元,建成大型水利項目9個,完成涇河、清河等河道綜合治理5.21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平方公里,涇河“7·16”洪峰安全過境,水環境質量排名全市第二位。投資1500萬元,整治黑臭水體9處,堵塞損毀近30年的雪河干溝全線疏通,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經驗在全國宣傳推廣。植樹造林30萬株,北部礦山整治及生態修復成為全省環保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