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郭創 記者黃艷)近年來,咸陽市禮泉縣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實施文化旅游帶動戰略,走出了一條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發展路徑,有效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規劃先行、明晰路徑。該縣立足禮泉歷史地域文化特色,編制《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唐昭陵、建陵遺址公園規劃》《袁家、昭陵5A級景區規劃》,提出“全域旅游·全景禮泉”明確“農文旅融合”發展思路,確立“一村帶十村”鄉村發展路徑,借助網絡平臺,打造了任池、山底、東坪等鄉村網紅打卡地。
搭建平臺、文旅融合。深入實施“旅游+”戰略,通過探索發展“旅游+文化”“旅游+農業”“旅游+康養”等旅游產業新業態,推進多要素集聚、多產業疊加,推動經濟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禮泉“御果”品牌效應,建成十里文化長廊。創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6個,袁家村被評為全市首批文化產業示范園;煙霞鎮被文化部評為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名鎮;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通過省級驗收,該縣文化旅游產發展成效被省政府通報獎勵。
項目帶動、激發活力。爭取專項資金9300萬元實施昭陵博物館二期項目,引進5億元唐王陵文化產業園項目。建成欣農興、沃野青青等現代農業產學研基地5個。打造郭子儀、魏征等歷史人物“一墓一景一故事”15個,舉辦了“四季御果·美麗禮泉”賞花季、農民豐收節、采摘節,旅游綜合收入突破90億元,間接帶動11.5萬群眾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