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李杰)近期,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編發《生態環境工作簡報》,專題報道漢中市土壤環境監測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在全國生態環境系統推廣宣傳漢中經驗。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同時在簡報上作出批示,“陜西省生態環境廳集中力量支持特色實驗室建設,漢中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在土壤環境監測方面形成特色和優勢,這樣的做法值得學習借鑒”。
近年來,陜西省生態環境廳以打造土壤監測“王牌軍”為目標,依托漢中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創建全省首個生態環境土壤監測示范實驗室,全面承擔土壤環境省級監測事權任務,實現了“監測先行”“監測靈敏”“監測準確”,為土壤污染防控工作提供權威、可靠、準確的數據支撐。監測資質能力由251個參數提升至11大類209項706個參數,其中,土壤監測資質能力達到27項211個參數,已具備建設用地和農用地88個指標中85項的監測能力、占比96.59%,已具備全面支撐土壤環境監管的技術能力。
高質量完成監測任務:“十三五”期間,漢中市環境監測站承擔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陜西省基礎點位、背景點金屬項目的分析工作,“十四五”期間又承擔全省國網土壤基礎點位金屬項目及風險監控點有機項目監測任務,各項任務一次性通過國家和省級質控要求,監測數據合格率100%。2023年,全面承擔西安、渭南、安康等五個地市的土壤風險監控點必測項目及特征污染物分析,解決了全省土壤分析能力匹配不足的問題,通過監測資源的有效整合,節約了管理成本,提升了監測效率,保障了監測數據準確。
高水平加強隊伍建設:漢中市環境監測站目前有26人持土壤監測上崗證,全站“三五”人才和中高級職稱技術人員主動帶頭操作大型儀器設備,其中2名同志代表陜西省參加全國監測技術比武并取得優異成績,共有6名同志在歷次專業技術大比武活動中成績優異,進入全省個人前10名,有3人榮獲全省監測技術標兵稱號,還有6名同志被命名為全國環境監測“三五”人才。土壤示范實驗室建成后,這些同志已經成為全省土壤環境監測技術培訓的主力軍,人才培養的輻射效應已全面形成。
全方位推進示范引領:漢中市環境監測站土壤監測“金字招牌”的成功創建,為陜西省樹立了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標桿,2023年4月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暨培訓會在漢中召開,各地市級環境監測機構就土壤環境監測技術發展進行現場交流,分享創建經驗和工作成果,共同提升監測技術水平,以市級監測機構為依托,以承擔國家、省級監測事權任務為主線的示范帶動效應已全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