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因公司控制權擬變更,晨豐科技復牌漲停。今年目前有約41家A股公司實控人變更,涉及國資的有17家。隨著殼資源買賣重新活躍,二級市場也表現不俗,哪些要點值得關注?
“易主+資產注入”是亮點
(資料圖)
5月10日,因公司控制權擬變更,晨豐科技復牌漲停,報12.06元,總市值20億元。今天盤中繼續上漲超3%。5月9日晚,晨豐科技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擬通過表決權委托、協議轉讓及定增將實控權拱手讓于丁閔。交易完成后,丁閔將成公司控股股東和實控人。
無獨有偶,除了晨豐科技,本周還有生物股份、會暢通訊實控人變更;四川國資擬通過定增,有望入主*ST煉石。
股權變更以后,新晉股東會加快資本運作的進程,不少新主入主后會有資產注入動作。
以晨豐科技為例,新主丁閔接手晨豐科技后,準備入局清潔能源領域。通過“三步走”策略,晨豐科技實現了易主、資產注入的效果,相當于“類借殼”。
再以*ST煉石為例,*ST煉石2022年凈資產-3.91億元。*ST煉石將積極采取多種有效措施以增加公司凈資產;積極與債權人協商,將即將到期的債務進行續借或展期。
股權轉讓出牛股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10日,今年A股41家公司公布控制權將變更。
從二級市場來看,在股指盤整之際,股權變更概念連續走強,27只個股飄紅,平均上漲14.49%,遠超上證指數7.44%的漲幅。
其中,游族網絡漲超125%,排名第一;宇通客車、視覺中國、二三四五漲超5成;佛慈制藥、匯金科技、海默科技、新宏泰、晨豐科技等漲幅居前。
國資繼續“抄底”
近幾年國資入主A股公司的趨勢越來越明顯。A股殼股連續調整,導致入主成本降低,殼資源買賣再次活躍,國資也在加快“抄底”A股公司。
國資在收購的同時,也為上市公司帶來發展的優勢資源。國資股東信用級別較高,可以通過各種方法緩解上市公司流動性壓力;國資股東可調動的資源多,在立足現有主營業務的基礎上,通過內生和外延,推進業務模式升級。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41家A股公司實控人變更,新晉股東17家涉及國資背景,占比超過4成。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范曉林
校對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