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4月20日晚間,合盛硅業(603260.SH)拋出2份項目擴產公告,擬合計投資425.86億元布局光伏產業鏈下游,引起市場關注。
根據合盛硅業公告,其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新疆中部合盛硅業有限公司在烏魯木齊建設“硅基新材料產業一體化項目(年產20GW光伏組件項目)”和“年產150萬噸新能源裝備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制作項目”,項目預估總投資分別為205億元和44.55億元。
同時,合盛硅業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新疆東部合盛硅業有限公司在吐魯番建設“年產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額176.31億元。
4月21日,銀柿財經從合盛硅業證券部員工處獲悉,公司主要產品之一工業硅是生產多晶硅料的主要原料,能夠使公司在布局光伏產業上具備一定成本優勢。對于合盛硅業布局光伏產業的戰略意圖以及技術、客戶儲備等問題,前述員工表示并不了解。
合盛硅業主營工業硅、有機硅等硅基新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2022年全年及2023年一季度,合盛硅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36.57億元、57.29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1.48億元、10.03億元。
年報顯示,合盛硅業2022年工業硅產銷量分別為96.05萬噸和58.38萬噸。產銷量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1.46%和9.43%。
近年來,光伏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或為合盛硅業布局光伏產業的原因。
根據中國光伏協會的統計數據,2022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87.41GW,其中分布式新增裝機51.11GW,同比增長74%;集中式新增裝機36.3GW,同比增長41.8%。2019~2022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復合增長率達41.93%。
中指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負責人蔣云峰告訴銀柿財經,未來3到5年我國光伏產業規模仍會保持一定增長,但增速會放緩。在光伏產業鏈的幾個主要環節里,多晶硅料的利潤空間最大,硅片也相對可觀;其他環節的技術相對成熟,競爭相對激烈,利潤空間比較有限。
蔣云峰還表示,雖然目前看來多晶硅料并未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但隨著光伏裝機增速下滑,硅料的需求增長也可能會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