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日均發電量1.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4.3%;新能源發電占發電比例33.1%、同比提升8.7個百分點……青海新能源發電多項指標創歷年“綠電”活動之最。在踐行“雙碳”目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其探索意義已超越“綠電”實施的時間長短。
“7月1日至19日,青海省清潔能源發電量為58.1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燃煤264.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75.4萬噸;與此同時,新能源發電多項指標創下新高。”7月20日,在“綠電7月在青海”新聞發布會上,國網青海電力曬出今年青海“綠電”活動最新成績單。
5年前的2017年,青海在全國首開全清潔能源供電先河,實現“綠電7日”。5年來,“綠電”日益成為青海的一張“金字招牌”。
據記者了解,于7月1日啟動的今年“綠電”活動仍在持續進行,各項數據也在不斷刷新過程中。從“綠電7日”到“綠電9日”,從“綠電15日”到“綠電31日”,經過5年的創新實踐,如今,單純實施周期的延長已無法涵蓋“綠電”活動的意義。在“雙碳”目標之下,今年的“綠電”活動更成為青海探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一次生動實踐。
創歷年“綠電”活動之最
根據國網青海電力提供的數據,青海新能源發電多項指標創歷年“綠電”活動之最:新能源日均發電量1.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4.3%;新能源發電占發電比例33.1%、同比提升8.7個百分點,占用電比例47.9%、同比提升11.9個百分點;7月4日新能源最大出力962萬千瓦,同比提高25%且超過當時全省用電負荷(954萬千瓦);7月12日光伏發電量8855萬千瓦時,年內第九次創新高,占全省負荷的四成。
“不同于以往,今年的‘綠電’活動在積極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方面進行了創新探索。”國網青海電力副總經理范越說,今年的“綠電”活動,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以技術創新帶動新能源消納水平明顯提升。
青海省工信廳副廳長周平表示,正是電網企業發揮樞紐和引領作用,發電企業主動作為、通力協作,電力用戶積極響應、主動參與,為“綠電”活動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截至目前,青海電網總裝機4050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3657萬千瓦、占比90.3%,新能源裝機2464萬千瓦、占比60.9%,青海電網已成為全國清潔能源、新能源裝機占比最高的省域電網。今年1-6月,新能源發電量180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38%,新能源日均發電量首次超過1億千瓦時;2-3月新能源發電量連續兩個月超過水電,成為主力電源。
青海“綠電”在給省內帶來清潔能源的同時,也點亮了遠在北京的大興國際機場的燈。依托大電網平臺優勢和全國電力市場優化配置,青海的“綠電”遠送北京、河南、上海、浙江、江蘇、山東、湖北、四川、安徽等地。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青海累計外送電量768億千瓦時、年均增速達120%,其中新能源272億千瓦時,青海清潔能源實現了全國范圍內優化配置。
范越表示,正是通過探索完善需求側響應機制、深入挖掘釋放儲能資源價值、充分發揮大電網平臺優勢等一系列創新消納的手段,拓展了“綠電”空間。
率先探建新型電力系統
當前,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正成為能源領域的一次深刻變革。面對巨量新能源并網帶來的的間歇性、波動性問題,基于化石能源構建的傳統電力系統難以應對,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勢在必行。
作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青海海西、海南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已全面建成。借助新能源的先發優勢,青海在探建新型電力系統方面也率先發力。
據了解,今年的“綠電”活動注重電力系統源、網、荷的互動協調,著力于為零碳電力系統尋找解決方案,這也使得“綠電”活動的價值超越了時間長短的維度。比如,電網側,國網青海電力在國內率先試點新一代調度技術支持系統;消費側,優化三江源地區清潔取暖與新能源棄電交易,科學調整峰谷平時間段,實現了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和用電方多方共贏。
調度技術支持系統正是電力系統的基礎底座,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必然需要建設新一代的調度技術支持系統。據透露,借助今年“綠電”活動契機,國網青海電力率先試點了新一代調度技術支持系統,實現了電網調度的深度自動化、廣泛智能化和全景可視化,為“雙高”特性電網一體化運行控制提供了堅強支撐。
據國網青海電力調控中心主任方保民介紹,具有信息采集能力強、新能源預測準、新能源監控細等特征的新一代調度技術支持系統將成為保障電網安全穩定和優質經濟運行的重要技術支撐手段。
同時,新一代調度技術支持系統還研究新能源多品種交易的自適應巡航控制,探索建設源網荷儲多元協同控制應用功能,研究新能源運行風險預控應用功能,支撐現貨市場運行,促進新能源消納,保障大電網安全。
為實現“雙碳”提供數據支撐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能源領域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當前,青海省明確,力爭在全國率先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
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同時,掌握準確的碳排放數據則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基礎。
今年“綠電”活動期間,利用高頻數據碳排放智能監測分析平臺,國網青海電力首次向社會發布《基于電力高頻數據碳排放監測報告》,實現對青海全省重點行業、產業以及居民用戶碳排放日頻度監測分析,打開了從能源數據看“雙碳”目標的新視角,實現碳排放“全景看、一網控”,精準“導航”青海碳減排。
據國網青海電力互聯網部主任周群星介紹,傳統方式下,碳排放監測統計難度大,通常以年度為頻次,很難滿足連續性和及時性要求。在對用電數據進行實時收集的基礎上,此次發布的雙碳監測分析平臺能夠將碳排放測量頻度從一年縮短至一天,大大提升了分析結果的實用性。通過精準定位存在高碳排放的行業和重點產業,勾勒出青海省的碳排放全景畫像,為政府部門“雙碳”目標實現提供研判依據。
“充分發揮電力大數據優勢,探尋用電量與碳排放之間的內在規律與趨勢,實現全口徑、多維度碳排放、碳減排智能在線監測分析,打開了從能源數據看青海‘雙碳’目標的新視角,將助力青海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今年的‘綠電’活動擁有更豐富的創新實踐和更深遠的行業價值。”業內人士評價說。
青海“綠電”活動時間軸
2017年6月
青海實現連續7天168小時全清潔能源供電,在全國首開全清潔能源供電先河,一舉打破葡萄牙曾實現的107小時全清潔能源供電紀錄。
2018年6月
青海又一次實現9天連續216小時全清潔能源供電,再度刷新電網全清潔能源供電世界紀錄。
2019年6月
“綠電15日”讓青海在追風逐日的“綠電夢”中又前進了一步。
2020年7月
青海實現全省連續31天全清潔能源供電和連續100天對“三江源”地區16個縣和1個鎮全清潔能源供電,“綠電”已成為青海清潔能源轉型發展的“金字招牌”。(張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