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洗澡,關乎健康和安全,也關乎尊嚴——
(相關資料圖)
“助浴師”,幫失能老人找回體面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謝卓芳
今年重陽節,央視新聞拍攝的紀錄片《給陌生老人洗澡的第二年》看哭了許多人。不久后,“90后大廠女孩辭職創業為老人助浴”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助浴師”這一新興職業走進人們視野。
對失能老人而言,洗澡是比吃飯、如廁更困難的事。今年2月,《“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發布,明確支持社區助浴點、流動助浴車、入戶助浴等多種業態發展,培育一批專業化、連鎖化助浴機構,研究制定老年人助浴服務相關標準規范,加強養老護理員助浴技能培訓等。
“助浴師”是怎么工作的?這個行業有多大潛力?近日,記者探訪了相關企業和從業人員。
(紀錄片《給陌生老人洗澡的第二年》截圖。圖片來自網絡)
龐大、隱秘的角落
對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來說,洗澡存在諸多風險隱患。有報告顯示,跌倒是我國老年人受傷、死亡的首要原因。浴室濕滑,老年人獨自洗澡很危險,需要人協助。
“即便有子女照料,很多老人羞于表達洗澡訴求,往往拿毛巾擦一擦了事。”湘潭的助浴師肖麗介紹,在她7年的職業生涯中,遇到過5年不洗澡的老人。
老人洗澡之困,是一個龐大、隱秘的角落,它關乎健康和安全,也關乎尊嚴。
隨著我國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上門助浴”意味著龐大的剛需。
過去一年多時間里,起源于日本的“上門助浴”在國內一二線城市興起。美團數據顯示,2021年,“老人助浴”“老人洗澡”等關鍵詞搜索量比上年增長808.06%、“老人助浴”訂單量增長1450%,助浴服務價格大約為300元一次。
目前提供助浴服務的,大致分三類。一類是固定助浴室,多設立在社區或養老驛站內;一類是流動助浴車,多為政府提供的公益項目;還有一類則是上門助浴。
(荊鵬家政的助浴工具包。荊鵬家政提供)
“助浴師”不止助浴
一個尋常的工作日,肖麗背著大大的工具包出門了。包里有淋浴噴頭、消毒過的毛巾等一系列助浴工具。
訂購助浴服務的老人是她的老顧客,這個月點了兩次單。“絕大多數顧客都是回頭客,許多客戶的訂購頻率穩定在一周一次。”肖麗說。
肖麗熱情地與老人攀談,詢問老人的身體狀況,測量身體體征,以確保老人的身體適合泡澡。
浴缸充氣、放水、泡澡、洗頭、搓身、沖洗……從老人入水到出水,大概20分鐘。沐浴后,肖麗熟練地幫老人剪指甲、清理耳朵、擦身,并換上干凈的衣褲。接著再次測量生命體征,保證老人的身體狀態良好。整個助浴流程下來,需要1個小時到1個半小時。
為避免老人尷尬,一般上門助浴都是同性完成,并全程用浴巾覆蓋老人身體。
記者了解到,助浴師并非只從事為老人洗澡的基礎工作,還包括理發、洗頭、洗腳、修剪指甲、修面、床上殺菌除螨消臭等“一條龍”服務。從業人員必須拿到國家頒發的護理員資格證持證上崗。以高級助浴師為例,除基礎服務外,還需掌握康復服務、照護評估、質量管理、培訓指導等職業技能。
成立于2013年的湘潭荊鵬家政公司是我省較早從事助浴服務的公司之一。目前,公司每天能收到10多筆助浴訂單。
(荊鵬家政的“助浴師”們正在進行培訓。荊鵬家政提供)
助浴亟需規范發展
作為居家養老服務的細分領域,助浴行業在我國還較為小眾。
以湖南省來說,提供助浴服務的大多在養老社區,承接助浴服務的公司屈指可數。
長沙家愛生活是一家專門做助浴的家政公司,去年開業至今,處于虧損狀態。
“很多人不知道有助浴服務,家屬嫌收費太貴。”公司總經理翁小明(化名)說,公司規模小,交通和前期設備的投入成本都不低,經營壓力很大。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助浴關系到老人的安危和健康,應該明確準入門檻、服務標準和流程等。
然而,對助浴服務,我國現在還沒有統一標準。盡管安徽、重慶等少數地區出臺了地方規范標準,但各地標準不盡相同,缺乏普適性。
業內人士認為,如何讓助浴這個新興養老服務行業獲得更規范的發展,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審:周月桂;二審:李偉鋒;三審:鄧梅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