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評論員張軍?視頻 劉文
我們的教科書可能要改寫了。
據環球時報報道,一系列人口統計研究預測顯示,印度人口將在4月中旬超過中國,增至14.1億。4月下旬,聯合國或將官宣印度取代中國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意味著不僅僅是教科書要改寫,它還傳遞了兩個信號。一是印度的龐大人口體量會提升其國際地位,尤其是作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它還是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二是印度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會不會因此影響中國的大國地位?
穆光宗是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口學會理事,我給大家分享一下穆教授發表在新京報上的主要觀點。
一、人口基數影響國力較量。
印度躍升全球第一人口大國的位置是一個標志性事件——不僅僅具有象征意義,是因為人口因素也是推動文明演進的基本力量,國力的較量離不開對人口這個基本因素的考量。
從中長期發展趨勢來看,在中低端制造業方面,印度或將與中國展開競爭。具有勞動力無限供給優勢的國家不只有中國,印度、越南等東南亞諸國都為經濟起飛儲備了大量年輕勞動力資源。
由此獲得的啟示是,人口多寡不僅在于國家、社會和政府的觀念,而且在于國家是否具備治理人口轉化的能力;人口規模巨大固然充滿挑戰,但是在正向的思維和靈活的體制中,是可以化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的,最終持續收獲潛在的人口紅利。
印度人口的相對優勢是年輕勞動力數量充裕,而且工資水平不高。但也有相對劣勢,就是作為產業工人需要培訓周期和成本,而且受傳統文化影響,工作效率似乎低下。這將無可避免地影響其人口紅利的轉化。
二、管理龐大的人口挑戰巨大。
印度人口之所以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力,與該國傳承至今的、早婚多育的“子?!鄙幕懿豢煞?。印度人口年輕有活力,生育潛力大。但印度農業人口占據總人口的70%以上,這部分勞動力整體受教育水平低下。
根據預測,2064年全球人口將增至峰值97億,印度人口或將持續增長至17億,管理這么龐大的、宗教信仰各異的人口或成為印度政府面臨的巨大挑戰,龐大的人口規模也會給印度的淡水資源、能源安全和環境衛生帶來壓力。
此外,面對迅速增長的工作年齡人口,國家創造就業崗位的能力也受到考驗。印度嚴重的階層分化和固化制約其生產力發展,使印度半數以上的勞動力仍在從事與農業相關的生產活動,效率低下,難以充分釋放人口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