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穩增長信號
會議明確,做好預調微調和跨周期調節,加強財政、金融、就業政策聯動,穩定市場合理預期。更多運用市場化辦法穩定大宗商品價格,保障冬季電力、天然氣等供給。
這是繼今年8月16日、9月1日之后,國常會又一次圍繞“跨周期調節”作出相關表述。從具體內容來看,這3次國常會的主題和側重點各有不同。其中,8月16日國常會提出“抓好政策落實,針對經濟運行新情況加強跨周期調節”,是在當時汛情與疫情雙重影響下,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所作的部署;9月1日國常會提出“加大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加強政策儲備,做好跨周期調節”,則明顯把重心落在中小微企業紓困上。本次國常會表述則是“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跟蹤分析經濟走勢,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有效性,做好預調微調和跨周期調節,加強財政、金融、就業政策聯動,穩定市場合理預期”。
業內人士看來,自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成為宏觀政策的標配,此次將“可持續性”隱去,轉而強調“有效性”。前者或由于今年以來杠桿率已經逐季回落,“可持續性”不是主要矛盾,后者則主要出于穩增長考慮。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國常會部署的“加強財政、金融、就業政策聯動”為新提法。財政、金融、就業這三者之間應如何有效聯動?王靜文認為,至少有兩個渠道:一是金融機構提升服務中小微企業、制造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財政可對相關貸款實施貼息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二是財政主導加快支出進度和專項債使用速度,金融機構加大配合力度,使基建項目盡快轉化為實物工作量,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全方位施策提振消費
考慮到近期疫情防控措施加碼,國內服務業和消費領域受到較大沖擊,本次國常會也適時提出“研究出臺進一步促進消費的措施”“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較7月大幅下行6個百分點,且低于預期4.5個百分點。專家預計,在國內疫情局部散發的背景下,9月消費兩年平均增速難以大幅反彈,而在房地產調控力度不減的背景下,預計9月房地產投資兩年平均增速還將繼續下行,與此同時,9月基建投資兩年平均增速不具備大幅上行的基礎。
2021年3月5日,全國兩會上 “促消費”、“穩消費”、“消費轉型”及“新型消費”都成為了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詞。從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出發,未來需要全方面提高居民的消費意愿和能力,使居民消費的增長快于產出和其他需求的增長,提高消費占總需求的比重。
9月16日,商務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商務領域促消費重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力穩住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發展”“優化提升消費平臺載體”等重點任務,并明確了四大保障措施,目的正是為了抓住“金九銀十”、歲末年初消費旺季有利時機,在落實落細各項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扎實推進商務領域促消費重點工作,確保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消費運行在合理區間。
因而,和合資管認為,新發展模式之下的促進消費,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全面提升金融效率,推動資本高質量發展之后,供需兩端結構改變,資本投資增加、消費結構改善的一個雙向過程,在此過程中,共同富裕、消費升級、內循環等發展基點結合生產要素,將融合發展成新時期的全新動能。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