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假期帶來消費熱 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轉正 前兩月國民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
昨天,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了2021年1至2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1至2月份,各地區各部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持續顯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受2020年同期基數較低等因素影響,主要指標同比增速較高,扣除基數影響,主要指標增勢平穩。值得一提的是,雙節假期帶來消費熱,1至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737億元,同比增長33.8%,比2019年1至2月份增長6.4%,同比增速轉正。
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大幅提升
去年年初,恰逢新冠肺炎疫情突發,一季度全國GDP同比下降6.8%,從而造成了較低的對比基數。正因如此,此次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1至2月份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既與去年同期做了對比,也與2019年同期進行了對比。
工業方面,1至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1%,比2019年1至2月份增長16.9%,兩年平均增長8.1%,為近年來同期較高水平。
受年節帶動,服務業也在加速回暖。1至2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31.1%,比2019年1至2月份增長14.1%,兩年平均增長6.8%。2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8%,從行業情況看,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的零售、餐飲、娛樂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位于擴張區間且高于上月。
消費也在雙節假期帶動下恢復性增長。1至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737億元,同比增長33.8%,比2019年1至2月份增長6.4%,兩年平均增長3.2%,在去年累計增速持續為負的情況下終于實現了轉正。自去年以來一直逆勢增長的網上零售繼續維持了高增長。1至2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17587億元,同比增長32.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4412億元,增長30.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7%。
就地過年提振工業及城市消費
出于疫情防控考慮,今年全國多地提倡就地過年。劉愛華表示,就地過年是今年的新事物,很多地方還為倡導就地過年出臺了不少優惠措施,對很多經濟指標也帶來了影響。
劉愛華舉例,比如對工業生產來講,統計局調查顯示,春節期間工業企業員工放假時間縮短到7.5天,相比往常年份明顯縮短,由此員工節后復崗率較高、開工時間相對較長,因此對工業生產起到提振作用。就地過年促進和帶動了城市消費,電影等文娛類行業,以及網購和快遞業都有所增長。
民生穩定經濟恢復有基礎有條件
就業方面,1至2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48萬人。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4%,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比上年同期回落0.7個百分點。
物價方面,1至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3%,受去年基數較高影響,呈現往年來少見的下降趨勢。備受關注的豬肉價格下降9.6%,糧食上漲1.5%,鮮果上漲2.2%,鮮菜上漲6.9%。
談及今年的經濟走勢,劉愛華認為,從1至2月份經濟運行主要數據情況來看,今年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定恢復的態勢是有基礎、有條件的。
劉愛華分析,從趨勢來看,今年1至2月份延續了2020年二季度以來穩定恢復的態勢,為整體經濟持續恢復奠定了堅實基礎。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提出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對形勢的復雜嚴峻是有預見性和準備性的。
(記者 趙語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