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用益信托網統計,4月集合信托成立規模為1374.94億元,環比下降24.48%;平均收益率為6.84%,環比下降0.03個百分點。從資金投向占比來看,金融類占比仍位列第一。分析人士認為,信托規模雖呈下降趨勢,但產品結構在不斷優化,金融類產品占比得到明顯提升。
收益率短期較為穩定
用益信托網數據顯示,4月共有55家信托公司發行集合信托產品1982只,發行規模為1987.47億元,環比下降30.61%;成立市場方面,4月有49家信托公司成立集合信托產品2104只,成立規模為1374.94億元,環比下降24.48%。
從信托產品成立的投資領域來看,金融類集合信托產品成立規模位列第一。4月金融類集合信托成立規模為594.89億元,占比高達43.27%;房地產類次之,成立規模為396.31億元,占比為28.82%;基礎產業類和工商企業類成立規模分別為229.03億元和70.89億元。
收益率方面,4月發行的集合信托平均收益率為6.74%,環比下降0.06個百分點;4月成立的集合信托平均收益率為6.84%,環比下降0.03個百分點。
某信托研究員表示,當前集合信托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走勢相對穩定。一方面是因為監管的態度依舊嚴格,信托公司融資類業務未能有較好的突破余地;另一方面,短期資金面保持相對寬松,市場利率相對穩定,集合信托產品收益短期內大概率維持在7%上下波動。
行業發展存在機遇
業內人士表示,盡管信托的發行、成立規模呈下降趨勢,但產品結構不斷優化。金融類產品占比得到明顯提升,而投向房地產的占比則有所下降。產品結構的變化表明信托業根據監管層要求主動推進業務轉型,并已取得積極進展。2021年將依舊保持嚴監管態勢。與此同時,信托業也存在機會。
百瑞研究認為,“十四五”規劃綱要、《關于引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進風電和光伏發電等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和《關于明確碳中和債相關機制的通知》等給信托行業帶來大量的業務機會,信托公司應在嚴監管環境下把握機遇,積極回歸本源,研究并發展碳中和債等綠色金融業務和養老信托等業務。
“人口老齡化是全球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之一。目前我國第三支柱規模較低,其中養老信托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參考國外發達經濟體的歷史經驗,養老信托不僅擁有巨大的商業化前景,覆蓋的產品類型豐富多樣,同時也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是社會福利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這也是我國信托公司未來業務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中融信托研究員陳星宇表示。
綠色金融業務方面,有信托人士認為,信托公司要進一步推動綠色信托的發展。結合綠色產業的發展階段和細分領域,信托公司可以聚焦綠色產業鏈供應鏈,提供陪伴式的信托服務。
(記者 戴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