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好轉,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的占比隨之迭創新高。
7月1日凌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人民幣外匯儲備總額由去年四季度的2694.9億美元升至2874.6億美元,實現連續九個季度的增長;與此對應的是,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占比提升至2.45%,創下2016年第四季度IMF報告該數據以來的新高。
“考慮到一季度美元的外匯儲備占比從去年四季度的58.9%回升至59.5%,人民幣占比迭創新高顯得相當不易。”一位全球大型資管機構資產配置部主管向記者指出。以往美元占比出現回升,預示著全球央行選擇減持人民幣等非美貨幣。此次人民幣占比之所以迭創新高,凸顯其避險屬性正獲得越來越多國家央行的青睞與重視。
在他看來,這與一季度全球資本持續加倉中國債券股票呈現極高的正相關性。
數據顯示,今年1-3月份境外投資者凈增持中國境內債券股票737億美元。其中,海外資本凈增持人民幣債券633億美元,環比增長11%。這背后,包括大量海外央行與主權財富基金依然在繼續增持人民幣債券進行長期配置,提升了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的規模。
“盡管當前美聯儲提前收緊QE政策預期升溫,但海外央行繼續增持人民幣資產納入儲備資產的趨勢絲毫不受影響。”這位全球大型資管機構資產配置部主管指出。究其原因,是美聯儲提前收緊QE政策可能會觸發全球金融市場遭遇劇烈波動,反而令人民幣資產的避險屬性持續獲得青睞。
一位受托管理多家海外央行外匯儲備資金的歐洲大型資管機構亞太區首席代表向記者直言,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好轉,加之貨幣政策穩健,是海外央行繼續看好人民幣資產的根本原因,此外他們還發現,相比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因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遭遇貨幣匯率劇烈波動,人民幣匯率受沖擊力度相對較小,因此他們無需擔心人民幣匯率大起大落,令人民幣資產的安全性與避險屬性進一步強化。
避險屬性獲海外央行青睞
記者多方了解到,一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的占比迭創新高,也在金融市場預料之中。
畢竟,一季度全球經濟尚未擺脫疫情沖擊,加之通脹壓力升溫引發美聯儲提前收緊QE政策爭議,令不少海外央行基于避險需要,加大人民幣資產的配置。
“不只是海外央行,海外大型資管機構都在持續增加人民幣債券的配置。”上述全球大型資管機構資產配置部主管向記者透露,其投資邏輯并不復雜,當其他國家經濟尚未擺脫疫情沖擊時,將更多資金投向防疫措施見效快,經濟基本面穩健好轉的國家,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他表示,這背后,也有大型資管機構與海外央行降低投資組合凈值波動性的考量——一季度以來,不少國家遭遇疫情反彈等嚴峻形勢,出現股債匯三殺狀況,很大程度影響了海外央行與大型資管機構的投資組合凈值波動穩健性,因此將資金投向中國等經濟基本面穩健,疫情防控效果良好的國家,無形間可以緩解投資組合的波動幅度,確保整個投資組合的安全性與收益穩健性。
布魯德曼資產管理公司市場策略師Oliver Pursche指出,一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占比迭創新高,也與中國延續外貿高景氣度存在著極高關聯性。由于很多國家尚未擺脫疫情沖擊導致不少商品生產流通受阻,紛紛加大從中國的商品進口力度,因此這些國家央行也需要配置更多人民幣資產用于外貿結算等需要。
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貿易順差高達7592.9億元人民幣(約合1168億美元),擴大690.6%。
在他看來,隨著中國外貿高景氣度持續,未來越來越多國家央行還會繼續增加人民幣資產長期配置力度,尋求將人民幣用于更大范疇的外貿結算使用,既擴大兩國經貿合作刺激經濟增長,又能降低兩國企業之間的貿易成本。
人民幣儲備貨幣地位持續上升
隨著美聯儲提前收緊QE貨幣政策預期升溫,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的占比能否繼續走高,依然成為金融市場關注的新焦點。
以往在美聯儲收緊QE貨幣政策期間,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比重會有所回升。究其原因,是新興市場國家債券收益率對美元的利差優勢有所收窄,導致不少國家央行對外匯儲備構成做出新一輪調倉,削減部分非美貨幣資產同時適度增加美元資產。
“不過,人民幣或許是一個例外。”前述歐洲大型資管機構亞太區首席代表坦言。究其原因,一是中國相對良好的經濟增長基本面,為海外央行繼續增持人民幣債券長期配置,將更多人民幣納入儲備資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二是全球資本增持人民幣債券仍有巨大空間,截至去年底,外資持有的人民幣債券規模,占境內債券市場托管總量的3%,低于美國28%,日本14%,巴西9%等,隨著境內債券市場持續對外開放,全球資本對人民幣債券的持債占比仍將出現較大幅度提升;三是中國債券收益率仍具相對優勢,盡管當前中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收窄至約158個基點,但仍處于歷史中高水準,在全球負利率環境下,人民幣債券仍為境外投資者提供非常好回報和多元化投資組合選擇;四是人民幣資產仍會呈現較強的避險資產屬性,在全球疫情防控形勢仍不明朗的情況下,眾多海外央行仍需要增加人民幣資產配置進行避險投資。
“我們還注意到,目前越來越多海外央行相當青睞人民幣債券的較低波動性,將它視為抵御投資組合波動加劇的重要工具。”他分析說。今年以來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波動幅度不到30個基點,同期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波動幅度高達約90個基點,人民幣債券相對低的利率風險與較強的價格穩定性,給追求穩健收益的境外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提供了良好的長期配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