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聯合報》14日報道,臺“農委會”最新出爐的農業貿易統計,大陸仍蟬聯臺灣最大農產品外銷地。2021年臺灣農產品外銷大陸出口值為11億1985萬7000美元,比2020年10億1741萬美元增加10.1%。有島內網友諷刺民進黨當局,“不是要抗中嗎?”嘴巴喊“反中”、“抗中”,結果還是猛賺人民幣。
據報道,即使大陸禁止臺灣鳳梨、鳳梨釋迦(番荔枝的一個品種)、蓮霧輸往大陸,水果銷陸大幅衰退,但部分漁產、羽毛羽絨、酒類卻增加;整體來說,臺灣農產品出口大陸仍比2020年增加一成。“農委會”宣稱,水果出口衰退,還是希望能與大陸好好談,也從未放棄大陸市場。
報道提到,大陸仍是臺灣最大出口地,去年因為介殼蟲問題,大陸禁止臺灣鳳梨、鳳梨釋迦、蓮霧輸入,鳳梨因此外銷出口值大減90.7%;蓮霧減少51.6%;芒果減少45.4%;茶業減少58.5%。臺“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林志鴻稱,水果大幅減少,主要還是因為受到禁運事件影響,而茶葉非民生必需品,可能受到疫情影響有關。
報道稱,根據最新出爐的農業貿易統計顯示,去年臺灣農產品出口56億6776萬4000美元,比前年49億1174萬9000美元增加15.4%。其中,大陸蟬聯第一,占臺灣農產品總出口值的19.8%,年增率10.1%。
對于這一數據的出爐,有島內網友表示,“嘴巴喊反中、抗中,結果還是猛賺人民幣。”“臺灣農產品如沒出口大陸,必定完蛋!假博士癥腐(‘政府’)反中、抗中沒道理!”
還有人稱,“不是要抗中嗎?”“整天喊抗中,一遇到經貿就軟了?!真可笑!”
也有人質疑,“不是要開發多元市場?講一堆最后還是中國大陸是農產進口最大地,連ECFA老菜喊糖衣毒藥,吃這么多年也不戒斷?”
去年,中國海關總署發布通知表示,多次從臺灣地區輸入大陸的番荔枝和蓮霧中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并宣布暫停輸入臺灣地區番荔枝和蓮霧,民進黨當局指責大陸方面“政治打壓”,“損害臺灣農民的利益”。
對此,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去年9月29日表示,大陸海關多次從臺灣地區輸入的番荔枝和蓮霧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大洋臀紋粉蚧,均依法采取退回或銷毀措施,并及時通報臺灣方面。該有害生物危及多種水果和糧食作物,對農林業生產和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據海關方面反映,除了大洋臀紋粉蚧,從臺灣輸入的番荔枝和蓮霧中還檢出可可花癭病菌和新菠蘿灰粉蚧等有害生物。為從源頭上防范植物疫情風險,依據大陸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海關總署決定自2021年9月20日起暫停臺灣地區番荔枝和蓮霧輸入大陸。
朱鳳蓮還提到,大陸方面多年來高度重視臺灣農民的利益福祉,積極采取措施為臺灣農民排憂解難,協助他們拓展大陸市場。2021年3月17日,國臺辦會同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等10部門出臺了“農林22條措施”,進一步為臺胞臺企參與大陸農業林業高質量發展及鄉村振興提供同等待遇、創造更多發展機會。此次大陸暫停臺灣地區番荔枝和蓮霧輸入,是為了保護農業生產和生態安全、保護民眾的切身利益,科學合理、完全正當。民進黨當局把必要的暫停措施政治化,惡意抹黑大陸,絲毫不為臺灣農民著想,他們的企圖是煽動島內同胞情緒,制造兩岸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