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閉環了嗎?”這不是互聯網熱詞,而是健身人士之間的流行語。90后南京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已經和朋友進行了3個月的“閉環”挑戰。這是基于華為運動手表的健身APP,在完成APP設置的運動消耗目標后,運動圓環會合上,意味著當日打卡成功。“十一”假期,越來越多人士加入到健身“大軍”中,并且加上了各種新花樣,讓健身有了社交屬性。
華為運動手表活力三環
線上健身與好友打卡“閉環”
(資料圖片)
長假期間,為了和朋友一起參加“閉環”挑戰,張女士每天打開健身App跟練燃脂課程,兩節課下來,300千卡目標就能順利達成。張女士告訴記者,華為運動手表的“活力三環”具體包括活動熱量、鍛煉時長和活動小時數,當達成目標,三環會呈現“閉環”狀態,還激勵你繼續加油,如“目標達成,恭喜你。”原來她喜歡跟練B站和抖音上的帕梅拉、周六野等網紅博主的健身視頻,但伴隨著線上健身平臺將這些“健身達人”的課搬上了APP,她近期主要在Keep上練習。
和張女士依賴健身APP不同,丁女士的健身全靠健身鏡。“很多人覺得健身鏡是智商稅,但體驗過后我改變了這種想法,健身鏡的教練互動模式讓居家有氧運動更有氛圍,AI對肢體動作的精準識別也能更好糾正我的發力部位。”丁女士向記者展示她在Fiture上的運動數據,最佳日消耗達到了600千卡,假期里她把健身數據曬朋友圈,得到大量點贊、評論。
線上運動APP
戶外跑湖健身房“擼鐵”氛圍濃
長假期間秋高氣爽,許多人選擇走出家門,在湖光山色之間約上好友一起鍛煉,練完再聚餐開心指數升級。
“假期有空了更得多鍛煉,每天要比平時多跑3公里。”在玄武湖跑步的南京市民徐先生說,長假第一天,他就跑了13公里,跑完后隨手發了一個朋友圈說:“長假記得要分泌多巴胺!”
假期吃吃喝喝當然必不可少,但為了避免“每逢佳節胖三斤”的悲哀,健身成了越來越多市民假期的“標配”。“以前國慶放假我大多是白天出去玩,晚上約朋友喝酒,但這個假期我已經約朋友打了幾場籃球,爬了幾座山。”郭先生說,趁假期可以好好鍛煉,把贅肉減一減。
“資深”健身愛好人士假期里則相約走進健身房,用“擼鐵”的方式,度過一個充滿活力的假期。男士健身喜歡兩三人結伴來,用施先生的話來說:“可以幫忙搬搬鐵片,上大重量時可以保護一下。”
大型健身館私人教練周先生告訴記者,假期里很多會員都專門安排了鍛煉時間,從上午9點半到晚上8點的課程都排得滿當當,每節私教課1小時,他忙的時候連午飯都是簡單扒拉幾口,因為下一個會員已經來了。
健身館
健身館
“健身經濟”迎變革未來市場廣闊
這個長假,杭州亞運會正在舉行,“健身經濟”已成為風口。年輕人已經將健身視為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是一種潮流符號。據36氪發布的《2021年輕人運動健身報告》,有規律運動習慣的90后和00后,分別占所屬年齡群體的76.8%和58.3%。另一方面,他們受“工作太忙”“缺乏場所”“缺乏器材”等問題困擾,期待找到更符合現代生活規律的健身方式。
需求催生供給。年輕人的新健身觀,推動健身行業變革。在時間方面,新型健身房多為24小時營業。年輕人即便下班太晚,只要有健身的心,隨時都可以練起來。以樂刻為例,在當天晚上11點至隔日早上8點時段內鍛煉的人數,占總人數的6.8%。深夜鍛煉的人不在少數,且將隨社會發展進程加快而增多,新型健身房則彌補了這一新的市場缺口。
市場上還出現了專攻某一項運動的健身房,比如普拉提室、瑜伽館、拳擊館,甚至是專門給用戶做拉伸的工作室。與傳統的綜合類健身房相比,專項健身房營造出更專業、小而精致的氛圍,恰巧迎合了年輕人對精品化與個性化的向往。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兢
校對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