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上海唯一一家獨立女性書店在位于黃浦區建國中路上的八號橋創意園區開業。書店有個極溫柔的名字,叫“馨巢”。創辦人王霞希望借由女性閱讀,傳遞書香文化和城市溫度。作為全民閱讀的新型服務載體,馨巢書屋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便捷、高效、舒適的閱讀環境,解決了城市公共閱讀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定位“女性書屋”,并非對另一半關閉
為什么書店也擁有性別?王霞告訴記者,雖然定位女性書屋,但馨巢并非對另一半關閉,而是用鮮明的態度和主題標簽,鏈接可以團結的力量,在有限的能力邊界,先服務好“她”這半邊天。“我們的初衷是,做一間包容、溫暖的城市書房,在空間布局和展陳設計上,以女性視角構建富有開放、深度、多元交流環境的平臺,容納所有樂于分享、平等交流的讀者朋友。”王霞如是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在現場看到,馨巢書屋共有三層樓,展陳的書籍以“女性寫的書、寫女性的書、和女性有關的書”為主體,還設置了以張愛玲、楊絳、林徽因等六位女作家命名的六間“膠囊房”,不僅為帶孩子逛書店的媽媽、需要獨立學習和工作空間的女學生、女白領等人群,提供溫馨舒適且私密安全的閱讀空間,更將文學藝術及作家本身的氣質注入閱讀空間,為“她”閱讀營造極具“她”力量的文化氛圍。
此外,馨巢書屋還包含“馨花園”“馨客廳”“馨劇場”“馨書房”“馨沙龍”等五大活動空間,可舉辦親子共讀和書友見面會等各類大型活動。
讓知識女性帶動一個家庭,甚至一個民族
過去兩年中,馨巢書屋見證了千余場女性讀書會、女性沙龍、女性作家分享會等創意活動,也通過這些活動,不斷傳遞書屋開放、包容、自信的價值理念。“我們曾經舉辦了‘百年花開——100個女性講述100位榜樣女性的故事’,承辦了‘小手翻開大世界’家庭親子閱讀行動周,啟動了‘童心繪家史’家風活動,還成立了‘馨巢書屋婦女之家’等等,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因為相信,知識女性能夠帶動一個家庭,甚至帶動一個民族自立自強。”王霞覺得,當今社會,女子早已是不可或缺也不容小覷的“半邊天”,女性更應該通過閱讀好書獲得力量,讓自己成為一束光,在女同胞之間、在家庭內部,乃至于整個社會中傳遞信心、勇氣和正能量。
如今,馨巢書屋已然成為滋養女性和廣大讀者們心靈的棲息地、精神的后花園,讓大家從忙碌的工作狀態、生活壓力中釋放出來。
探索新型服務模式,突破實體書店瓶頸
隨著信息時代給人們帶來了全新便捷的電子閱讀方式,傳統紙質閱讀和實體書店受到了巨大沖擊,不過王霞認為,紙質閱讀并不會被完全替代,因為這兩者各有利弊。譬如,電子閱讀會使得人們的閱讀耐心減弱,無孔不入的網絡垃圾也會嚴重干擾人們對文本的深度閱讀,而手捧紙質書籍,不僅容易讓人心緒安寧,讀者還可以沉浸于書卷香,在圈圈畫畫的閱讀筆記中,更深刻地去理解和領會文字的內涵。
從初創至今,馨巢書屋不斷嘗試探索“線上知識付費+線下實體書店+讀書會社群”三位一體的服務模式,希冀以此突破實體書店的瓶頸。此外,書屋還嘗試與女性消費品品牌、女性協會組織、公益組織等進行鏈接與合作,讓出版社資源和作家資源充分服務到這些機構的用戶群體,同時,在讀者社群或分享嘉賓層面,計劃孵化出更優質的出版物、提升網紅IP影響力,為“女性閱讀”拓圈。
“希望能夠把全國乃至世界所有出版社關于女性作者的書籍都收集展陳在馨巢書屋,無論是文史、藝術、生活還是科技領域,馨巢書屋能夠成為珍惜、愛護并關注所有女性作者作品的城市書房。”對于未來,王霞滿懷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