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二次供水運維到底該由誰管記者調查株洲一滴水的“最后一公里”:物業質疑費用,市民質疑安全,地方規定尚未“落聽”
△小區二次供水泵房。 ? ?楊潔規 攝
隨著城市的發展,高層住宅越來越多,二次供水成為高層住宅供水的最優選擇。二次供水通常被稱為保障供水安全和水質保障的“最后一公里”。
【資料圖】
然而,在株洲,這“最后一公里”的事,卻引來了多方吐槽。多家物業企業反映不想接這個“燙手山芋”,多名市民也不放心二次供水設施的清洗和維護。
連日來,記者在株洲進行走訪調查,詳細了解當地二次供水的相關情況。
全媒體記者 楊潔規
【物業】 3年“填坑”15萬,物業稱虧不起
吳先生是株洲荷塘區云海世紀城小區物業負責人。這個有著400余戶業主的小區,2019年至今,小區二次供水泵產生的電費達12萬余元,加上水質檢測、半年清洗一次水箱及平時的日常維護保養,總費用近15萬元。
吳先生表示,二次供水加壓設施由開發商安裝,作為小區的配套設施,產權歸全體業主所有。一般情況下,物業服務費都不包含二次供水費用,只有通過《物業服務合同》來具體約定。
二次供水設施產生的費用主要是電費和維保費、水箱清洗費用等,物業公司沒有向業主分攤,就只能由公司自己埋單。此外,物業公司缺乏專業性管理人員,不僅增加運營成本,還讓居民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
“收費率本來就不高,還要承擔這筆費用,我們確實‘虧不起’!”吳先生表示。
【質疑】 ?同價不同服務,二次供水運維該誰埋單
直喊“虧不起”的物業公司,在株洲不止這一家。
擁有1800余戶業主的中歐·昆侖首府小區有2個泵站,2016年以來,電費加維護等費用近70萬元;恒大林溪郡小區有1940余戶業主,每月僅二次供水產生的電費就達1.5萬元左右。
但是,并非所有小區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如時代雅園等小區,其二次供水設施產生的電費、維護費用等都由供水企業在負責,而水費價格和其他小區一樣。
“為什么同價不同服務?供水企業為何遲遲不接收小區二次供水設施?”不少物業公司提出質疑,同時也呼吁,供水企業接管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的維護和運行管理。
【市民】 ?二次供水水箱清洗消毒,就是個謎
據株洲市住建局提供的調研數據顯示,城區建有自來水各類二次供水設施約1086處(含淥口區),其中90%分別由二次供水設施產權單位、業主委員會、房地產開發商(暫時)、物業公司等分散式管理。
《二次供水設施衛生規范》規定,二次供水單位應當至少每半年對儲水設施清洗、消毒一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水質檢測。
記者在當地走訪發現,不少市民對此表示擔憂。
家住株洲蘆淞區豐園小區的周女士反映,最近幾年,因小區自治管理不善,家中水龍頭流出的水時不時有味道或異物。“住戶很少喝自來水了,一般都喝桶裝水。”
業主們檢查后發現,小區的蓄水池和水箱已經有兩三年沒有清洗了,水箱底部有了堆積沉淀物,內壁上也出現了水垢,“前不久清洗一次之后,水質好了很多。”
“二次供水水箱清洗消毒,就是個謎。”當地一名居民告訴記者,不見有相關部門對二次供水設施清洗消毒、水質等進行監管,也不見物業公司有公示相關檢測結果。
株洲市水務集團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受理的水質投訴中,絕大多數與二次供水設施有關。
回應
未出臺設施移交政策,暫時無法處理
5月16日,株洲市水務集團調度中心主任雷宇向本報記者回應,按照國家相關部門的文件精神,鼓勵供水企業對二次供水設施實行統管,并非強制。同時,二次供水設施移交,牽涉到移交費用等多項問題,目前株洲尚未出臺相關政策,暫時無法處理非株洲市水務集團產權的居民小區的二次加壓供水設施移交管理問題。
時代雅園等小區為何會接管?雷宇表示,確實接手了包括時代雅園在內的102處二次供水設施,這些小區進行“三供一業”水改分離后,二次供水設施資產已移交至株洲市水務集團,所以才由株洲市水務集團負責運營維護。
此前,株洲市水務集團客戶服務中心一名金姓工作人員表示,二次供水設施不論是由物業,還是供水企業管理,產生的相關費用最終都是由用戶埋單。目前,當地水價暫未包含二次供水費用,株洲未來如果推進居民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移交工作,水費也會相應調整。
部門
已在制定新版管理辦法,正在征求意見
居民小區的二次供水設施,誰來監管?
5月17日,株洲市住建局公共用水科科長李勁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株洲早在2008年就制定《株洲市城市二次供水管理辦法》,目前早已超過規范性文件5年的有效期限,也不再適應目前的安全管理要求,不能作為執法監管的依據。
株洲市疾控中心回復,會按照上級部門的監測方案,每個季度抽取10家二次供水單位開展飲用水監測,其中包含醫療機構、酒店、企事業單位和小區。
李勁告訴記者,株洲已于2021年啟動制定新版《株洲市城市二次供水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對二次供水設施的建設、驗收、管理等方面制定可操作性的規定。“目前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各方意見。待新的管理辦法出臺,二次供水的管理肯定能上一個新的臺階!”
記者手記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二次供水設施作為高層用戶用水的“最后一公里”,每位市民都對水的安全性表示出最大限度的關心,用水安全也應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高度重視。
相鄰城市長沙、湘潭早在2018年,衡陽也在2022年出臺了“二次供水”的相關管理辦法,引導鼓勵居民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移交至當地供水企業。采訪中,我們看到了株洲相關部門對提高二次供水安全所做的努力,但相關規定自2021年啟動制定,至今仍沒“落聽”,推進效率有待加強。
“二次供水”看似一個技術問題,卻是一個城市治理問題。一滴水,也能反映一個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我們希望地方細則盡快出臺,從制度建設層面把好源頭關,明確管理和監督責任,讓“放心水”流進更多居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