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劉亞妮 袁媛 記者 陳奮翔)今年以來,咸陽市旬邑縣深入貫徹“有特色、可持續、能受益”原則,依托區域資源稟賦,堅持全產業鏈發展,以“三個三”工作法為著力點,打造了一大批特色鮮明、效益顯著、帶動有力的產業示范樣板,讓鄉村振興的基礎更加雄厚,發展質量更高、更可持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突出“三保障” 產業振興基礎更牢靠
突出“組織保障”,配強干部隊伍。各鎮辦成立產業興旺、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專班,形成一名鎮領導班子成員主管一個工作專班、聯系一個黨支部、培養一位致富能手、幫扶兩戶脫貧戶的“1112”工作機制,推動組織保障和產業振興深度融合、同頻共振,為產業興旺凝聚力量。
突出“人才保障”,增強發展活力。選育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土專家”、返鄉能人、鄉賢名士進入村“兩委”隊伍,著力培育新型農民和致富帶頭人,讓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健支撐,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引入新理念、帶來新機遇、培育新載體。
突出“政策保障”,加大扶持力度。充分發揮各相關部門職能作用,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落實,最大限度盤活土地資源,加快標準化設施農業項目進度;多管齊下圍繞產業鏈下實功出實招,降低發展門檻;多措并舉提供資金扶持,筑起堅實后盾。全縣政策傾斜、金融支撐、社會參與的多元化產業發展格局形成。
念好“三字訣” 產業發展前景更廣闊
念好“穩字訣”,守牢基本盤。聚焦糧食安全,穩扎穩打抓好農資供應、田間管理,氣象保障、農機統籌等工作,確保夏糧豐產豐收。全面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精心打造“噸糧田”玉米示范方,及時組織以高產優質大豆為主的農作物復種工作,嚴密防控農田病蟲害,守好糧食安全基本盤。
念好“特字訣”,發展新集群。堅持“一鎮一品、區域布局、規模發展”思路,以“規劃先行,分類推進”為抓手,推動產業協調互補、融合發展。
念好“合字訣”,迎來“金鳳凰”。秉承“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群眾”的發展格局,積極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專業合作社,通過“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群眾發展中藥材、中蜂、高山冷涼蔬菜、大棚蔬菜、食用菌、烤煙等特色產業,探索出規模化發展與千家萬戶個體經營相結合,企業發展與農戶增收共建共贏、互惠互利的新路徑。
打好“三張牌” 產業興旺實力更強勁
打好“集體經濟牌”,釋放創收“紅利”。堅持整合資源,大膽改革創新,盤活資產資金,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與農戶增收并駕齊驅。湫坡頭鎮看花宮村(集體)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為周邊群眾提供了農業耕作“一條龍”服務,服務能力強、經營范圍廣、集體收益高;張洪鎮蘋果示范園區打破各村“單打獨斗”的發展壁壘,聚集10個村集體項目資金抱團成長,各盡其能、收益共享,蹚出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模式。
打好“產業融合牌”,鼓足發展后勁。牽住穩一產、強二產、活三產的產業發展“牛鼻子”,在糧、果、蔬種植的基礎上,向加工銷售、就業增收、物流運輸、生態休閑、觀光旅游等方面拓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和市場競爭力。馬欄鎮“萬畝產業示范基地+紅色文化+綠色生態”,為金盆社區易地搬遷群眾創設了務工場地,幫助群眾實現了“搬進來、住得穩、收入高、能致富”的夢想。
打好“數字鄉村牌”,拓寬振興“跑道”。把握數字鄉村建設的新機遇,激活產業興旺“數字細胞”,依靠互聯網、高科技等手段,抓早動快打造集約化、規模化、精細化產業品牌。張洪鎮“5G智慧果園”集“硬件+平臺+大數據+智能化+云端”于一體,通過5G網絡、數字化手段一次性解決果園管理、果品溯源、智能化操控及安全防范等問題,率先邁出果園智慧化管理新步伐,為產業振興增添數智新動能,成為咸陽打造數字鄉村的新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