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余夏記者 李杰)近日,漢中市正式印發《漢中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全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目標任務以及保障措施。
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國際公約管控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微塑料等,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生產和使用是新污染物主要來源。該方案聚焦制藥、化工、農藥等重點行業,以建機制、摸底數、抓治理、強能力為原則,從六個方面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
統籌協同治理,加強管理機制建設。做好相關制度銜接落實,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落實屬地責任,堅持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統籌推動大氣、水、土壤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
堅持調查評估,精準識別施策。開展化學物質調查和新污染物環境監測,精準識別環境風險較大的新污染物,建立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實施“一品一策”精準管控。
嚴格源頭管控,防范新污染物產生。嚴格實施限制或淘汰措施,強化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嚴把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準入管理,加強產品認證和標識管理,加快推進汞的淘汰和替換。
強化過程管控,減少新污染物排放。推進清潔生產和綠色制造,開展涉新污染物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試點,倒逼企業落實新污染物治理主體責任,規范抗生素類藥品使用管理。落實農藥登記管理規定,嚴格落實再評價要求,開展農藥環境風險監測。
深化末端治理,降低環境風險。強化新污染物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加強含特定新污染物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以排污許可制度為核心,對排放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加強監管,定期對排放(污)口及其周邊環境開展環境監測,排查整治環境安全隱患,采取措施防范環境風險。
提升能力建設,夯實智治基礎。強化科技支撐與基礎能力建設,系統構建新污染物治理長效機制,形成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新污染物治理機制。
下一步,漢中市生態環境局將繼續按照全生命周期環境風險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體系,實施調查評估、分類治理、全過程環境風險管控,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環境與健康風險,以生態環境更高水平保護推動漢中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