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在倉庫里輪流值班,順便解決發貨。沒準兒哪天有人突然聯系我們去回收,那就出發去搬貨。”勞動節“五一”假期期間,許多勞動者沒有停下腳步,餐飲回收人安大為便是如此。從事多肉寄養的旺也,也在40℃高溫的溫室里辛勤地照料上萬株植物。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冷門職業的從業者們,有的搭乘短視頻風口引流,有的開辟行業新路徑,日利潤最高能達2萬元。
別人倒閉回收人盈利,有時日賺2萬
餐飲回收人是做什么?說得通俗點,有人叫他們“收破爛的”,也有人形容他們像“禿鷲”。每當有餐飲店鋪倒閉,他們總是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用廉價的價格收割那些嶄新的廚具,再轉手賣給下一個想要大干一番的創業者。
【資料圖】
2023年,37歲的安大為做這行已經是第六個年頭。在以他為單集主角的紀錄片《這也能賺錢》播出后,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2.7億,餐飲回收人這一職業走進了公眾視野。他的倉庫在北京郊區,從北京及周邊一家家倒閉的店里回收二手餐飲設備,再賣給全國各地的其他店鋪。目前他回收過的店鋪超過5000家,銷往的店鋪超過1.3萬家。
回收的工作聽起來苦累,在安大為看來卻著實是一門好生意。“有倒閉就有新開,所以不用擔心賣不出去的問題。現場裝車的時候,經常就會有其他人來看看能挑點啥,剛收完就賣了。”安大為說道。
為什么賣得快?原因顯然易見。據他介紹,“店里買臺新的冰箱要3000多塊錢,但是買二手的基本上一千出頭就搞定了。在行業里我們算是中間環節:上一個開店的倒閉了,我們去回收;再賣給下一個需要開店的。倒閉的能回回血,需要開店的人買二手設備也能省不少錢。”
記者了解到,安大為帶領的10人團隊,一個月的營業收入能有三四十萬元,偶爾最高的一天刨去成本能有2萬元利潤。幾十萬元的營收從哪來?“平均一條視頻幾十萬的瀏覽量,一個短視頻賬號的瀏覽量,可能等于十個業務員。”安大為開通了短視頻賬號,粉絲近10萬,他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業務中短視頻引流占的比重較大,幾乎超過50%。
當然,任何行業都并非只有“錢景”,沒有“陷阱”。“二手餐飲設備回收,特別依賴于收購人的經驗,有經驗的人才能準確判斷回收價是多少,一旦回收的價格高但賣不出去,就賠本了。”安大為說道。此外,回收商還要承擔賣不出去的風險。據了解,二手設備一般是新品正價的1/4收過來,再半價賣出去,回收商基本能賺個1/4的差價。一旦供應量太大,即使折價出手都難有人問詢。
成為寄養師不到一年,服務上萬株多肉
“這個職業很累,但我現在就像開足馬力的小汽車。”旺也對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說道。旺也今年30歲,在云南德宏從事花卉種植生產,已經有了5年的多肉種植經驗。2022年9月,她的淘寶寄養店鋪“好運奶茶農場”開業了,她也成為了一位專業的“多肉寄養師”。
旺也的溫室里的寄養花架
“一般我們在電商平臺接單,寄養主將寄養的多肉寄來后,我們會拍攝全家福并放置寄養主的名牌,種植后每周日拍照發給寄養主查看狀況。”旺也向記者分享道,成為多肉寄養師的不到一年時間里,她服務的寄養多肉已有上萬株。如今,她的團隊有5人,不僅從事多肉寄養,還在打造種植基地,日產量數千顆,秋季預計有30萬個種苗可以出售。
寄養基地的連棟溫室
旺也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她的基地里打造了現代化連棟溫室和室內夏季寄養區,可以提供全年長期寄養服務,按照198元/平方米/年的服務管理費收取寄養費,每盆多肉另需盆土費0.35元。一個平方可以存放300盆左右的5厘米杯口多肉,也就是說,每年花300元就能寄養300盆小型多肉。溫室里的立體花架另外贈送一平方空間,寄養2平方米大小的600盆多肉,僅需400多元。至于種植損耗,一旦寄養期間植物死亡,寄養主可以選擇置換同等價格的其他植物。
旺也在種植多肉
很多人可能納悶,種植物的樂趣在于“養”和“觀賞”,寄養是自己花錢讓別人養,又不能親眼看到,圖啥呢?據一位選擇了寄養的網友說道,寄養的多肉所有權仍屬于自己,寄養的農場里有著適宜的濕度和溫度,在農場里養出好狀態后再把多肉接回家,就能欣賞到最美的時候,長時間保持不退狀態,省錢又實惠。還有的人因家中裝修或長期出差等原因,會選擇長期寄養,等有時間有地方了再把多肉接回家。
溫室里寄養的多肉
記者搜索了解到,許多寄養服務的提供者是多肉賣家,僅接受自己店內出售的多肉的夏季寄養,像旺也這種不限來源、專做全年寄養的相對是少數。“寄養模式沒有固定,都是自己一路跌倒摸索前行,多肉種植的傳統農業模式需要新生代力量注入,才能有新的玩法。”旺也說道。
實習生 經天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燦
校對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