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時期是口腔發育的重要時期,同時兒童青少年也是齲齒、錯頜畸形、牙外傷等各種口腔疾病的高發期。牙齒疼痛、牙列畸形等可能影響兒童進食、發音、面部美觀,進而造成營養不良、發育遲緩、語言能力降低、心理健康障礙等嚴重后果,做好兒童青少年的口腔保健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乃至一生的健康都有著重要意義。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專家提醒,11~14歲是牙齒矯正的最佳年齡,成年人牙齒矯正的難度、風險、時間均較兒童增加,因此最好不要錯過整牙的“黃金時期”。
(相關資料圖)
■聞唱
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世界衛生組織在2007年就提出口腔疾病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需要積極防治,而兒童錯頜畸形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口腔三大疾病之一。中華口腔醫學會正畸專委會對我國錯頜畸形的患病率調查結果顯示:乳牙期為51.84%,替牙期為71.21%,恒牙期為72.92%。也就是說,我國兒童青少年的牙齒及面部頜骨發育異常的發病率高達70%以上,平均每4個孩子中就有2~3個孩子存在牙齒和(或)顏面頜骨的發育異常。
青少年時期是口腔發育的重要時期,同時兒童青少年也是齲齒、錯頜畸形、牙外傷等各種口腔疾病的高發期。與高發病率相比,是少得可憐的就診率——錯頜畸形兒童中,就診率只有4%。很多家長重視孩子是否有齲齒蛀牙,并不太關注孩子的牙齒排列問題,以為隨著孩子的發育就會自然改善。遺憾的是,錯頜畸形一旦錯過3~15歲的黃金矯正期,就很難得到有效的矯正。
牙齒不齊不僅影響顏值,錯頜畸形還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現代人對個人的容貌越來越重視,而牙齒不同程度的“畸形”,無疑會給顏值減分。錯頜畸形是指在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由先天的遺傳因素或后天的環境因素造成的如牙齒排列不齊、上牙弓/頜骨不協調、面部畸形等。“齙牙”“地包天”以及牙齒擁擠等都屬于錯頜畸形。武漢協和醫院口腔科醫生胡麗日前在一場科普演講中,將顏面管理與牙齒健康高度關聯,提出“牙不好,人變丑,顏面管理一定要趁早”的觀點。
那么什么樣的牙齒屬于錯頜畸形?胡麗列出了以下5種情況:
1.牙齒擁擠。其實就是出現牙齒錯位、重疊的情況。牙弓中可以容納牙齒排列的“空間”不夠,牙齒只好亂長“放飛自我”。
2.牙齒間隙。與牙列擁擠相反的畸形,在牙列中存在縫隙,多見于缺牙或者是天生牙齒較小者。
3.反頜。也稱“地包天”、兜齒,當上下牙齒咬合時,應該是上牙齒咬在下牙的外面,如果出現相反的情況,就是反頜,這種現象會隨著生長發育越明顯。
4.上頜前突。俗稱“齙牙”,又可細分為兩種,一種叫深覆蓋,是指上前牙切端在水平方向上與下牙齒唇面的距離超過3mm;另一種是上、下頜牙齒一起向前突,形成唇開齒露的狀態。
5.開頜。上下牙齒沒有辦法正常合攏在一起,即使后牙咬合在一起時,前牙仍閉合不上,在上下牙之間出現一個縫隙,嘴巴無法閉緊。
“現在很多人都存在牙齒不整齊,如‘齙牙’‘地包天’等情況,既影響顏值又影響健康。”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口腔科主任雷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除了肉眼可見的美觀問題,牙齒不整齊還會導致牙列內許多區域難以清潔,而食物殘渣堆積又易引起齲病、牙齦炎等。此外,口腔咬合不正將影響咀嚼,導致消化不良、營養低下,甚至出現生長發育遲緩、發音不清等問題。
胡麗同時指出,牙列畸形造成的兒童心理健康障礙也必須得到重視。因為錯頜畸形對于頜面部的美觀影響很大,孩子會表現出自卑、害羞、沉默寡言,不愿意與他人交往,甚至出現較嚴重的心理疾病。
很多家長搞不懂,為什么自己牙齒不存在錯頜畸形的問題,而孩子的問題卻很嚴重。專家介紹,其實除遺傳因素和先天發育性疾病(先天性恒牙缺失、唇腭裂等)外,乳牙萌出異常、食物精細化、口腔不良習慣(包括吮指、吐舌、咬物、張口呼吸)等這些后天因素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錯頜畸形。對于這些問題,口腔正畸的作用尤其突出,正畸不僅能夠改善面型,提升顏值,還能調整咬合關系,增強咀嚼功能,改善下頜關節癥狀,降低牙齒磨耗。
牙齒矯正也有“黃金時期”,錯過時機正畸難度增大
不少家長認為,等孩子換牙時,“歪七扭八”的乳牙脫落,自然能長出整齊的新牙,或者等到孩子青春期,甚至成年后再整牙也不遲。雷敬表示,從理論上講,牙齒矯正沒有年齡限制,即任何年齡都可以做口腔正畸治療。但是成年人的頜骨已經停止發育,牙齒矯正的難度、風險、時間均較兒童增加。
“牙齒矯正的最佳年齡是11~14歲。”雷敬認為,此期間孩子整個牙弓基本發育完全,正畸醫生可對牙齒畸形的類型做出明確診斷,采取合適的矯治方法。
此外,該階段的青少年對外力刺激的生物反應性好,骨骼改建速度快,可塑性高,組織代謝旺盛,治療周期短、效果好,矯治完成后更容易保持效果。而且矯治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牙根吸收、牙齦萎縮等副作用也最小。
國家口腔醫學中心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正畸科主任李巍然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十二三歲是孩子生長發育比較活躍的時期,恒牙完成了替換,骨頭的改建、修復能力特別好,此時進行正畸治療,牙齒移動也會比較順利。
醫生建議,從孩子7歲左右開始,每年都應該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口腔檢查,除了常見的牙齒不齊,還有一些口腔問題需要及早治療。比如“地包天”“齙牙”等,屬于頜骨發育異常,一旦錯過時機,到十五六歲,再想通過戴矯治器改變就比較困難,可能需要結合正頜外科手術才能治療。
牙套并非越貴越好,應根據實際需求理性選擇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的牙齒正畸矯治器類型分4種,包括傳統金屬牙套、陶瓷牙套、隱形牙套和自鎖牙套。這些類型的牙套各有特點,比如傳統金屬牙套效果好,適用范圍廣,經濟實惠;陶瓷牙套更隱蔽,適合成年人;隱形牙套適用于需要輕微矯正的人;自鎖牙套調整更方便,矯治過程也更為舒適。
李巍然表示,常見的這幾類矯治器各有優缺點,市面上的牙套價格也相差懸殊,給孩子選牙套并不是越貴越好,應根據實際需求理性選擇。
有不少人擔心矯正牙齒會引發牙齒松動,雷敬認為,牙齒本身就有一定的生理性松動,戴上牙套后,由于牙齒移動過程中牙周的改建,會有松動度的相對增加,但是正規的正畸治療中隨著牙齒移動到位是可以恢復的。
事實上,牙齒松動的元兇是各類的牙周問題,因此有牙周炎的患者需要在戴牙套過程中關注牙周健康,避免繼發的牙周問題對正畸治療產生影響。
其實,對待疾病的態度可以影響疾病的發生與走向。現代醫學倡導預防大于治療,就是希望將疾病抑制于萌芽狀態。對待錯頜畸形亦是如此。
青島市口腔醫院正畸專家于艷玲指出,預防錯頜畸形有三個關鍵時期,分別是胎兒時期、嬰兒時期、兒童時期,尤其是兒童時期要戒掉吸吮手指、咬唇、吐舌等不良習慣,防治好鼻咽部疾病及影響生長發育的全身其他疾病。家長要積極配合兒童口腔科醫生,密切關注孩子乳恒牙替換情況,若有齲齒要盡早治療;乳牙早失要及時進行間隙保持;乳牙滯留或出現多生牙要及時拔除等,從而預防恒牙錯位萌出。
相關鏈接
戴牙套后這些事項必須注意
1.保持口腔衛生:戴牙套會增加口腔中食物殘渣和細菌的滯留,因此更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每餐后用牙線和牙刷仔細清潔牙齒和牙套,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清潔,以防止牙齒齲齒和口腔疾病的發生。
2.避免硬食物和黏性食物:戴牙套期間,盡量避免咬硬食物,如堅果、冰塊和硬糖,這些可能會損壞牙套或導致牙齒脫落。黏性食物(如口香糖、太黏的糖果)也應盡量避免,以免粘在牙套上。
3.避免不良習慣:戴牙套期間,應盡量避免咬指甲、咬筆或其他不良習慣,這些習慣可能會對牙套和牙齒造成損害。
4.注意飲食:避免過度食用含糖飲料和食物,這有助于減少蛀牙的風險。同時,保持均衡的飲食,多攝入富含營養的食物。
5.遵守醫生建議:定期回訪正畸醫生進行檢查和調整牙套,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如果牙套松動或損壞,及時聯系醫生進行修復。
6.使用牙套保護器:如果從事高風險的運動或活動(如激烈的體育活動),建議戴上牙套保護器,以保護牙套和牙齒免受損傷。
7.遵循飲食建議:正畸治療期間,牙齒可能會有些酸痛,盡量選擇軟食和溫和的食物,避免咬硬物,以減輕不適感。(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