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盛智科車間
9月20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國家稅務總局稅收宣傳中心指導,江蘇省委網信辦主辦的“解碼‘小巨人’——專精特新看中國(江蘇站)”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采訪團前往南京、蘇州、南通、徐州四地,深入采訪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月21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走進江蘇創斯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斯達)、南通國盛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盛智科),探尋南通“小巨人”破土生長、破繭化蝶的強大生命力之源。
創斯達:即將推出無級變速傳動單車,售價3000歐元以上
(資料圖片)
9月21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在創斯達的展廳看到,這里陳列著一排排炫酷的越野自行車。公司總裁孫睿潔說:“這是鋰電池助力車,輪轂部分是我們的產品,你可以理解為是長得像輪轂的‘零間隙低碳無級變速器’,跟傳統的齒輪傳統相比,它在變速時更絲滑。”
創斯達的無級變速器
創斯達由國家首批“千人計劃”專家劉佳炎博士于2010年創辦,研發、生產、銷售零間隙低碳無級變速系統,高精尖檢測儀器及微型鋰電池車輛,是世界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將零間隙低碳無級變速傳動技術實現商用并量產銷售的公司,2022年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創斯達鋰電池助力車
公司主營產品零間隙低碳無級變速系統,利用超高精度行星球作為變速機構,定制高粘度牽引介質來實現按需變速,比傳統的機械齒輪傳動結構效率大幅提高,節約能源11%以上,推出后即取得業內領先地位,隨后不斷研發投入,“專精特新”的“專”正體現于此。
目前該系列產品廣泛應用于微型電動車,通勤單人電動車,低碳小貨車等多領域多類型車種,技術水平達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產品銷往歐美,現已牢牢占據該細分國際市場35%份額,國內38%份額。尤其在高端自行車領域上得到廣泛應用,公司最近幾年每年近20~50%產量在增長,到2025年產量將達到50萬臺規模。
隨著產品應用技術進一步開發,一些傳統的齒輪傳動領域均可由高精度行星球應用技術所替代。小到自行車領域,能夠實現傳統變速無法實現的“0”停頓變速,大到汽油,柴油以及氫能發動機領域,風力發電領域,超高層建筑避震領域等,應用前景非常廣闊。“我們在做產能升級,從零部件起家到做系統,再到制造整車。今年集團收購了一家百年德國品牌,打算生產微型鋰電池整車,單車市場售價在3000歐元以上。”孫睿潔透露道。
創斯達的鋰電池助力車
國盛智科:科創板機床第一股,攻克核心部件制造技術瓶頸
機床是制造業的基礎,高端機床更是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9月21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在國盛智科(688558)看到,車間里擺放著一臺臺高大的龍門機床,據介紹,這些體格龐大的“鐵家伙”身價在200萬元以上。
國盛智科主要生產龍門加工中心、臥式加工中心、臥式鏜銑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等金屬切削機床產品,是中國金屬切削機床科創板第一家上市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有3萬余臺機床制造經驗。
“受到新技術的影響,特別是新能源行業的興起,機床行業的主要客戶發生了變化。”國盛智科副總經理劉傳進對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表示,2022年機床行業的主要客戶集中在新能源汽車、大型風電等。而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需要應用大量合金鋁材料,這使得機床向高轉速、高進給、小承重方向發展。過去客戶受邀來公司挑選成品,現在公司給客戶量設計不同行業應用場景下的金屬切削一體化解決方案。
當前機床行業市場波動劇烈,“要么非常好,忙得熱火朝天,要么很慘淡。上個月訂單來不及做,下個月接不到訂單,生存壓力比較大。”他說,這就要求機床企業要有相當的資金積累,市場低迷的時候才能撐住。
面對挑戰,國盛智科重點在“精”方面發力,克服機床主軸、電主軸、轉臺等系列核心部件的制造瓶頸,長期堅持、投入,掌握數控機床核心部件的制造能力。目前機床行業高端部分被進口機占據,其市場容量達到國內機床行業消費額的30%以上,公司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從細節入手,在性能上、穩定性上、精度表現上達到進口機的水平,獲得持續高端產品訂單。
南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125家,全省第五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從南通市網信辦、南通市工信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南通市累計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5家,總數居全省第五。其中,海安、如皋各20家,開發區16家,崇川、海門各15家,啟東13家,通州12家,如東10家,蘇錫通4家。
政策方面,2021年南通出臺《關于建設更高水平創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意見》,其中明確對“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給予100萬元金獎勵。2022年南通市對17個產業政策進行了分析梳理、優化整合,制定出臺了《關于支持制造業倍增和服務業繁榮的若干政策意見,其中明確對新認定的“小巨人”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含軟件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資金獎勵,對專精特新企業新投項目按新設備購置額的20%補助,單個項目最高補助金額可達4000萬元。
2021年12月,南通市政府聯合中國工經聯成立全國首個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賦能基地,集聚優勢資源打造孵化平臺,旨在培育更多南通本地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兢
校對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