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紅是上市公司對投資者的必要回報。據統計,2023年以來,共有3454家A股公司實施派現,合計現金分紅1.63萬億元。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持續分紅的上市公司大多有“6大特征”。
持續分紅派現公司漲幅跑贏大盤
8月18日,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答記者問時表示,強化分紅導向,推動提升上市公司特別是大市值公司分紅的穩定性、持續增長性和可預期性。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梳理同花順數據發現,2023年以來,合計3454家A股公司實施派現,合計現金分紅1.63萬億元(含今年內擬派現),兩者均創歷史新高。
【資料圖】
其中,2023年A股派現金額超10億元的公司達到219家,創歷史新高;派現超10億元的公司數量占派現公司總數的比例達到6.34%,與2022年基本持平。
從A股市場來看,隨著連續派現周期越長,長期回報率越高。據統計,從2023年往前按年類推,連續派現超過20年的公司上市以來平均漲幅約17.5倍。
與大盤指數對比,2014年至今的10個年度,持續分紅派現的上市公司年度漲跌幅均跑贏同期上證指數,年漲跌幅均值達到14.25%。
拉長周期來看,持續派現公司的回報率驚人。持續分紅派現的這些公司股價平均上漲18.83倍(不含上市首日)。9家公司上市以來累計漲幅超百倍,分別是瀘州老窖、貴州茅臺、伊利股份、云南白藥、萬華化學等。
瀘州老窖累計漲幅788.99倍排在第一位,該公司是白酒行業龍頭之一,2022年營收突破250億元,凈利潤突破百億元。得益于業績的穩健增長,公司上市至今實施多次派現,累計派現超350億元,分紅率達到54.44%,相當于將一半以上的盈利回饋給投資者。
分紅公司股價走勢與大盤指數對比圖
持續派現公司有“6大特征”
據統計,上述持續派現公司在盈利能力、公司屬性、行業、地域、機構持倉、市值規模等方面存在鮮明特征。
一、一直盈利是基礎。截至2022年度,持續派現公司中,上市以來持續盈利的公司有174家,占比達到81.3%。其中有12家公司凈利潤保持連續增長,其中9家來自銀行業,食品飲料、家用電器、建筑材料各有1家。國有五大行中的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入圍。
二、國企表率很明顯。在持續分紅的上市公司群體中,國資企業占據最大比例。數據統計,中央國有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分別有48家、83家入圍,合計占比達到61.21%。而整個A股市場上,國資企業合計1385家,占A股公司總數的比例為26.23%。國資上市公司持續分紅的比例遠高于其在A股整體占比,表率作用顯著。大手筆分紅體現了國有企業的責任和擔當。
三、發達地區動力足。分地區看,北京、廣東、上海、浙江、山東、福建、江蘇等發達地區上市公司入圍數量排在前列,合計達到156家,占比達到72.9%。這與經濟發達省份上市公司數量龐大不無關系,目前,上述7個省份上市公司數量占A股總數比例達到68.5%。
四、醫藥行業分紅多。分行業看,來自醫藥生物行業的公司數量最多,有20家。包括恒瑞醫藥、片仔癀、云南白藥、同仁堂、華東醫藥等龍頭公司榜上有名,這些公司均實現持續盈利,且保持了高頻率的分紅,上市至今累計漲幅均超10倍。
五、機構抱團比例高。持續分紅公司本就稀缺,加上高回報率,更容易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青睞。據統計,2022年,上述214家公司整體機構持倉占流通股比例為42.45%,是同期A股機構持倉占流通股比例的1.62倍,這一比值創下十年來新高。機構持倉比例靠前的是中國人壽、中國石油、蘇泊爾、中國銀行、桂冠電力等。
六、平均市值超千億。市值規模來看,截至9月20日收盤,持續分紅公司平均A股市值超千億元。貴州茅臺、中國石油、工商銀行、農業銀行4家萬億元市值的巨頭均名列其中。今年上半年,持續分紅公司平均營收為732.3億元,是同期A股均值的10.9倍;平均實現凈利潤為78.47億元,是同期A股均值的14.03倍。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范曉林
校對 徐珩